< 返回
ibm对决微软:10年赌生死

从生存走向关键一役

“it需求无止尽,但对金融业来说太复杂,快得让人鞭长莫及。”刚完成导入,并与ibm签下10年随取即用合约的新加坡发展银行集团cio徐景松指出。他认为,银行主业在新产品与新客户的开发,但背后庞大的信息架构,对不是身处科技第一线的银行业者来说,在“过去”的系统维护与“现在”的系统开发之间,要做到互相整合,往往是一项高难度的挑战。而且“现在”采用的系统,能否满足“未来”发展,更是难以保证,因此,“将it随取即用的概念,等于同时降低了现在的成本与未来的风险。”

然而,对ibm而言,运算能力外包推动较快,只是整个计划的第一步。有专家指出,ibm的优势来自软件实力,随取即用的概念,符合软件开放、分工的趋势,由ibm专注在软件平台的开发,并开放平台给包括做erp(企业资源规划)的sap,sap,sap,sapsap、crm(顾客关系管理)的peoplesoft、scm(供应链管理)的i2、电子商务的commerceone等各应用领域的一线大厂,提供应用软件满足企业需要。

此外,为达到平台满足最多应用程序的目标,ibm在去年12月,以21亿美元购并软件开发工具厂商rational,rational可分别支持来自升阳、微软、ibm的程序规格。另一方面,在去年7月,ibm则以35亿美元购并专业顾问公司普华永道的咨询部门,强化服务团队的实力。不断透过购并的方式,是ibm快速累积软件与服务两种竞争力的方式。

电子商务随取即用,是ibm未来10年的发展计划。目前依产业类别规划了17种模式,并估计以100亿美元的预算,准备随时购并新技术。而在其与客户签定的3至10年长期合约中,出现了“客户若不满意,可终止合约”的条款。

“随取即用电子商务,不仅是ibm的再造工程,更是重回伟大企业之列的关键一役。”美国《商业周刊》如是形容。在90年代,前ceo郭士纳的成就,让ibm从濒临破产中重新站稳,当时考虑的是生存。“这一次,则是要从专业变为卓越。”ibm的目标是改写软件产业现有的模式,将软件“套装”改为“随取即用”。有业内人士举例说,使用者买整套微软office,用最多的是word功能,多数人几乎用不到excel,但收费都相同,并不符合使用者付费的精神,ibm则是要改变这种模式。

ibm、微软正面驳火

借助改变软件业运作的模式,ibm希望成为引导未来信息产业发展的龙头,但这样的雄心,却一脚踩进了微软的地盘。

“两家彼此竞争的,是对软件产业的影响力。”mic资深研究经理周树林分析。在市场定位上,微软以中、小企业为主,在操作系统与网络浏览器上占据优势,提供企业“外部”连结的b2b、b2c电子商务;ibm以中、大型企业为主,在软件平台及it服务的优势上,提供企业“内部”流程整合的erp、crm、scm等电子商务。但在internet世界中,这两块市场已无法一刀切开,原本各自的市场开始接轨交叉,将自己定位为it服务的ibm,不仅支持微软的标准,更支持敌对阵营的标准(如java、linux等),不断把客户层面扩大。“微软的策略是地方(pc)包围中央(大型主机),ibm则相反。”周树林生动比喻。在各自冲刺市场的背后,让微软担心的,是ibm未来对软件规格的主导权,这也是微软现在成为产业霸主的关键,毫无疑问,就市场发展来看,ibm是最大的竞争对手。

此外,为达到平台满足最多应用程序的目标,ibm在去年12月,以21亿美元购并软件开发工具厂商rational,rational可分别支持来自升阳、微软、ibm的程序规格。另一方面,在去年7月,ibm则以35亿美元购并专业顾问公司普华永道的咨询部门,强化服务团队的实力。不断透过购并的方式,是ibm快速累积软件与服务两种竞争力的方式。

电子商务随取即用,是ibm未来10年的发展计划。目前依产业类别规划了17种模式,并估计以100亿美元的预算,准备随时购并新技术。而在其与客户签定的3至10年长期合约中,出现了“客户若不满意,可终止合约”的条款。

“随取即用电子商务,不仅是ibm的再造工程,更是重回伟大企业之列的关键一役。”美国《商业周刊》如是形容。在90年代,前ceo郭士纳的成就,让ibm从濒临破产中重新站稳,当时考虑的是生存。“这一次,则是要从专业变为卓越。”ibm的目标是改写软件产业现有的模式,将软件“套装”改为“随取即用”。有业内人士举例说,使用者买整套微软office,用最多的是word功能,多数人几乎用不到excel,但收费都相同,并不符合使用者付费的精神,ibm则是要改变这种模式。

ibm、微软正面驳火

借助改变软件业运作的模式,ibm希望成为引导未来信息产业发展的龙头,但这样的雄心,却一脚踩进了微软的地盘。

“两家彼此竞争的,是对软件产业的影响力。”mic资深研究经理周树林分析。在市场定位上,微软以中、小企业为主,在操作系统与网络浏览器上占据优势,提供企业“外部”连结的b2b、b2c电子商务;ibm以中、大型企业为主,在软件平台及it服务的优势上,提供企业“内部”流程整合的erp、crm、scm等电子商务。但在internet世界中,这两块市场已无法一刀切开,原本各自的市场开始接轨交叉,将自己定位为it服务的ibm,不仅支持微软的标准,更支持敌对阵营的标准(如java、linux等),不断把客户层面扩大。“微软的策略是地方(pc)包围中央(大型主机),ibm则相反。”周树林生动比喻。在各自冲刺市场的背后,让微软担心的,是ibm未来对软件规格的主导权,这也是微软现在成为产业霸主的关键,毫无疑问,就市场发展来看,ibm是最大的竞争对手。

10年计划之争

会提远景的,可不只有ibm,微软更早就有一个主导软件产业发展的10年计划。2000年,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宣布.net计划,作为微软未来10年内,整体动员的策略目标,其中的关键,就是以微软提出的xml,作为internet世界信息交换的标准。xml的核心,是希望将分散在internet上各种的应用程序,有同样的沟通方式。与ibm将合作厂商所开发的应用程序放在自身平台上最大的不同,是微软利用操作系统与浏览器的绝对优势,支持33种程序语言(不包括java),直接就把internet当作平台,让各应用程序本身就能互连互通。

可以说,xml是微软从发展危机中,再找到的一条康庄大道。1995年,由升阳提出,获得ibm、甲骨文等大厂强力支持的java程序语言,企图提出另外一套internet标准,一度挑战微软帝国。但在微软拿下浏览器市场后,开始对java阵营全力封杀,随后引起微软托拉斯诉讼争议至今。

在.net提出3年后,除了pc之外,微软的版图进一步扩大至pda、游戏机、tabletpc、智能手机等硬件新领域,提供上网功能,更加拓展了internet世界。另外,微软也不断延伸软件产品线,在企业电子商务市场与ibm正面交锋。多年来,平台的布局陆续完整,如数据库软件sql(ibm为db2)、协同作业软件exchange(ibm为lotus)、网络主机平台biztalk(ibm为websphere),发展出企业电子商务所需的各层架构,而在最底层最占优势的操作系统上,则推出windowsserver2003版,更进一步提高xml串联应用程序的效率。“internet是信息权下放的世界,追求的是平行沟通,而非中央集权式的信息架构。”微软一位资深经理指出,微软与对手间最大的差异在更强调“连结”。

微软与ibm在平台上的竞争,将让软件产业发展更快。平台标准明确后,可使在上面的应用软件厂商,有更多心思用在产品开发上,创造百花齐放。标准制定权逐渐往少数大厂集中,对软件产业未尝不是件好事,可使标准加速统一,而产品也能更快推出。“在这各家企业求当下生存的年代,大概也没几家厂商有能力提出10年计划。”面对ibm强力的挑战,微软如是的幽默恭维。

模式好不好,决定权在客户

要断言两家厂商的10年计划,究竟鹿死谁手?现在还言之过早。80年代,ibm一度因错估pc的成长潜力,而失去一次主导软件模式的机会,将市场拱手让给微软,事隔近20年后,当年未竟的对决,又在软件模式上给了ibm一个复仇的机会。从2002年账面营收看,微软营收283.7亿美元,是软件盟主,ibm软件营收130.4亿美元居次,但彼此去年皆投入40亿美元以上研发,手中现在都握有超过50亿美元现金,是产业的超级强权,均拥有领先的科技与充足的金子面对任何竞争。而这次不仅是ibm与微软、帕米沙诺与比尔·盖茨、e-businessondemand与

.net的对决,更是软件开发“未来模式到底是什么”的战役。

哪家的模式好?“只要是企业客户要的,就是好模式。”sap大中华区副总裁李文俐一语道破,sap是全球惟一同时身为两方阵营的erp大厂,“真要比较谁好?只有等待时间与实践。”

这场产业巨人的对决,短期内很难有结果,但彼此攻防间,绝对精采,肯定不会有一面倒、开城门投降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