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薛子光:从副处级公务员到千万富翁

编者的话:

西谚有云: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有准备的头脑”不仅仅做好准备,更在机遇出现的那一瞬间果断出击,成就与众不同的人生。创富的人生中,机遇固然重要,但抢抓机遇的果敢和成就事业的毅力、坚韧却往往是由个人的素质决定的。在“创富人生”栏目中出现的人,不一定都是成功的模范,但他们身上具备的眼界、韧劲却值得每一个有志于创富的人学习。愿读者从他们的故事中读出对自己的人生之路有益的思想。

创富格言

创富首先是为个人、为家庭,其次才是为社会。作为自然人,谁都不愿虚度一生。

已过不惑之年的薛子光先生是惠州一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的老板,农业向来被认为是一个没什么“前途”的行业,但薛先生却在这个冷门行业里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财富,也让自己实现了不同的人生。

离开机关投身建筑装修挖到第一桶金

薛先生上世纪50年代末出生在惠州农村,当过大队团支书,民兵营长,党支部书记,恢复高考考入商业学校,毕业分配到政府财贸部门工作。他告诉记者,这一工作经历使他深知财富对人、对家庭、对国家的重要,因此立志要多创造财富。1984年初他从惠州调入深圳工作,在政府机关里做到了副处级。但上世纪90年代,适逢当时惠州地改市后,经济发展势头很好,都说“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惠州”,在这样的背景下,薛先生于是希望发挥自己是惠州人的优势,回惠州安家创业。1990年他下海经商。

当时广东房地产业正相当火热,于是他看准了建筑承包行业,回到惠州主要从事建筑装修服务业,这个行业让他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以后,他从房地产业抽身而出,这次他选中的是农产业的加工。“惠州梅菜”在省内外享有盛誉,但却一直没有实现产业化经营,他就想这是一个市场空间,为什么不既提升惠州梅菜的品牌价值,又实现创富的愿望呢?

农产品加工带来更广空间

1998年他正式开始投资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面提升“惠州梅菜”品牌价值。经营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加工、销售,以安全、卫生、营养、健康、方便消费的新形象登上国际大雅之堂,带动惠州农民致富奔小康。2002年他的公司与华南理工大学联合开发“低盐传统风味即食梅菜”项目,获得了2001年中国国际农博会“名牌产品”称号,在市场上比较受欢迎。

目前,他的公司已经是一家集科研、生产、加工、出口为一体的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加工出口梅菜罐头、梅菜干等农产品。这两年,他不仅开发了梅菜系列,还涉足了荔枝酒、岭南干果等广东农产业的多层次开发,企业资产近2亿元。

薛先生认为成功的最大秘诀是他不断的学习、追求,中专毕业进入政府机关工作,1986年又读了经济管理大专,1989年又从深圳大学国际金融本科毕业,较早具有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理念。

不过,在创富的过程中,薛先生也遭遇了一次很大的挫折。2000年,在市政府的支持下,薛先生的公司在香港设立惠州农产品销售中心,将惠州农副土特产品通过香港销往世界各地。由于惠州农业产品没有品牌,更没有规模企业化经营,千家万户根本不可能与国际市场接轨,结果所有产品均有害物质超标,使公司不但损失数百万元,而且信誉受损更大,为了在香港重新建立惠州农产品信誉,他加入两岸三地渔农业科技促进协会,后来被选为副主席,惠州梅菜的安全标准是通过协会由香港大学完成的,符合欧美安全卫生标准,为进入国际市场打下基础。

对话

人生在世要有所作为

记:在创富这个过程中您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薛:在创富的过程中感受最深的是能帮助助千千万万农民脱贫致富,我奔走各地农村,所到之处,十分受农民兄弟爱戴,多一万元收购农产品,就能使三户农民脱贫。让许多山区孩子都能有钱读书是我的最大心愿。

记:在遭遇挫折的时候您是如何鼓励自己的?

薛:我们是农业基础产业投资,投入数千万元不会留下看得上的资产,我对员工说,我们企业如一个拥多项科研成果的博士,在没有将科研成果转达化为生产力前,穷得连面包都买不起,一旦转化,拥有的知识资本就会转化成见得着的财富。能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可和支持是对我的最大鼓励。

记:回过头来看,如果您不创富的话,可以想象下现在的大致情况是怎样的吗?

薛:这个就说不定,塞翁失马,社会都是发展的。我上世纪80年代初就在惠州政府机关,80年代末我拥有大学本科文凭,下海时为副处级干部,在深圳有三房一厅,到现在也可能不会很差。但我现在很充实,能做我喜欢做的事,特别是能回到我的家乡,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

记:您觉得对一个有心创富的人来说,什么最重要?什么最要不得?

薛:最重要的是要有民族责任感,要有远大的抱负,人生在世总有一点作为。最要不得的是小农经济,小富即安,或者透支国家、社会、或者消费者身体健康而获取原始积累的资本,然后消费掉,或者移民国外,都是要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