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似乎圣贤之辈皆喜持钓水畔,君不见,笑傲江湖者,“独钓寒江雪”;淡泊人生者,“归卧空山钓碧流”;隐情乡野者,更要“写取一支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钓竿”。
如此看来,钓鱼与其说是一项消闲,倒不如说是一种生活方式。话说钓鱼有三重境界。一重境界,初进门槛,急于求成,想有所为,不知何为;二重境界,登堂入室,学会钓鱼,想钓大鱼,如醉如痴;三重境界,穿室而过,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不钓而钓。
俗话说:香饵之下必有死鱼,然而,我不希荣,何忧乎利禄之香饵?我不完进,何畏乎仕官之危机?欲望淡泊,能使心情轻松,“月在青天影在波”。于是明心见性,明山水之真趣;通达事理。弃名利于身外。
《维摩经》说:心静则佛土也静。所以才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才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故酒以不劝为欢,棋以不争为胜,钓以无饵为趣。
陈廷骅经营数十载,业务由小而大,技法由粗而精,而后却是人在商海而佛心日显……,钓鱼境界“三步曲”之个中奥妙,在他的身上一一得到应验。
陈廷骅祖籍浙江省鄞县,1920年出生于宁波市江东华严巷一个小布店帐房之家。由于家境清寒,陈廷骅小学毕业便辍学去谋生,他经人介绍来到了上海。
陈廷骅先在四马路崇让里萃盛绸庄做学徒,他克勤克俭,节衣缩食,日积月累有了一点积蓄之后在上海浙江路香粉弄开了一间小绸庄,开始正式步入商海。不久,陈廷骅乘胜出击,在宁波开辟了第二战场。这样,才20出头的陈廷骅少年得志,转眼之间已经成为沪甬两地3家商行的总经理,显示出他在商业领域超人的气魄和杰出的经营才能。
如果说陈廷骅在上海、宁波的才华初显只是小试牛刀而已,那么接下来他登堂入室,有所悟之后大展身手,钓到手的何止一条金鲤鱼……
1949年,事业初成的陈廷骅举家迁至香港,带着30万元积蓄打天下,进行再次创业。
当时,由于内地移民大量涌向香港,市面混乱,人心不稳,陈廷骅决定改做工业,并选择了最熟悉的传统业种——纺织业。果然,经营纺织业开局良好,所获不菲。
1954年5月,陈廷骅以邀股的方式筹措了更多的经营资金,最终如愿以偿地盘进了南丰纱厂。其时,适逢香港纺织业的初创阶段,陈廷骅审时度势地抢占了竞争的有利地位。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到1960年时,陈廷骅经营的南丰纺织公司已由1954年创立之初的资本额60万港元剧增到了600多万港元;纱锭数则由1956年投产时的不到6000锭,骤升为5万锭。
1969年,陈廷骅继续乘胜出击,将原南丰纺织公司组建成南丰纺织有限公司。翌年4月,陈廷骅又敢为人先,将公司挂牌上市。通过这一系列大胆之举,南丰纺织有限公司不仅壮大了实力,而且赢得了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1979年,南丰纺织有限公司已稳居香港棉纱纺织行业之首,陈廷骅也被大家誉称为香港“棉纱大王”。
20世纪70年代开始,陈廷骅转而投资地产业和航运业,走上了多元化经营的创业之途。2000年,陈廷骅以16亿美元的财产名列全球238名。现在陈廷骅是香港索美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南丰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
经历风浪,历经世故,回首倾心“垂钓”的丰厚收获,稍有休憩,环顾四周才发现置身“青山秀水”而尚未体会其中的真趣。方悟到:垂钓其中,“得”与“不得”,山水之趣皆在,又何必拘泥于“烹鱼之乐”,故可钓,可不钓,可不钓而钓。
成为世界超级百亿元巨富之后,陈廷骅把回馈社会当作了自己生活的重要内容。
1970年,还未成巨富的陈廷骅即在香港发起成立了慈善基金会。通过基金会,他每年捐款给香港及海外的慈善团体。20世纪80年代以后,陈廷骅将捐赠的范围扩大到祖国内地。基金会的管理人员称,陈廷骅先生捐钱的先决条件是自己和家人的姓名不能见报,否则下次就再也得不到他的捐助了。为此,陈廷骅在香港、上海和浙江等地的许多捐赠经常使用“无名氏”这个代称。据大致估算,迄今为止,陈廷骅及其各基金会在创办迄今的几十年里捐赠款物总额数以几亿元计。
早在1986年底以前,他就向家乡宁波捐资文教、医疗、卫生与公益慈善事业,累计金额达到1123万元人民币。1987年以来,陈廷骅先后两次为母校四眼石契小学捐资165万元助建一幢教学楼和一幢综合实验楼;助建了四眼石契中学、鄞县云龙镇幼儿园、云龙镇前徐村东海小学、云龙镇中学,以及宁波效实中学图书馆、宁波市第三医院住院大楼、宁波市游泳俱乐部等;他还向宁波市保黎医院、妇儿医院、第二医院、第三医院等赠送大量医疗仪器设备、救护车;为方便家乡人民的生产与生活,他几次出资修建了鄞县南丰大桥、密岩大桥等。同时,陈廷骅还多次以他在捐助中经常使用的“无名氏”的名义,通过宁波、香港两地的甬港联谊会、旅港宁波同乡会等民间组织及时向家乡——宁波捐巨款贩济灾区、扶贫助困。仅以上各项,累计总额已经超过3000万元人民币。
除宁波之外,陈廷骅还在浙江省的其它地区有多宗捐赠,包括兴建希望小学和浙江大学南丰高科技大楼等。
在居住地香港,陈廷骅先后捐助树仁学院(设奖学金)、香港视网膜色素病变人土协会(支持视网膜退化性病变研究)、香港保良局慧研雅集书院(运作经费)、香港同济之友(助建教学设施)、香港红十字会(赈灾)、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助建香港基本法图书馆),等等。
同时,陈廷骅还通过香港陈廷骅基金会向内地的希望工程和上海市慈善总会捐赠巨款。1993年,陈廷骅基金会开始向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助“希望工程”,连续4批捐建希望小学600所,捐赠金额达1.2亿元人民币,占当时全国希望工程受赠总额的十五分之一。陈廷骅基金会捐建的600所希望学校分布在28个省、区、市,这在中国整个希望工程项目中是非常罕见的。1998年开始,陈廷骅基金会还出资举办了36期培训班,培训了446名福和希望小学的校长和骨干。对第二故乡上海,陈廷骅可谓情有独钟,到1999年4月,陈廷骅基金会先后向上海慈善总会捐赠4700多万元人民币,用于“安老、扶贫、助学、济困”。
在贵州省黔东南州,由于香港陈廷铧基金会及陈骅本人的慷慨捐资助学,使一个个贫困山乡落后的教育状况得到了根本的改善,一幢幢教学楼在大山里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失学的儿童纷纷返校就读,贫困的山区也因此而看到了希望。
陈廷骅还热心支持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他出资繁荣中国的京剧事业,亲自担任中国少年京剧艺术团名誉团长。1997年10月27日,鉴于陈廷骅“多年来热心支持内地文化艺术的发展和内地与香港的文化交流活动,并多次捐资发展内地的文化事业”,他与宁波同乡邵逸夫先生一起双双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首次颁发的“文化交流贡献奖”。这是文化部专为表彰鼓励为中国文化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外国及港澳台友好人士而特别设立的奖项。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陈廷骅先生的懿德茂行深得世人推崇。为彰显他的事迹,浙江省人民政府、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宁波市人大常委会等分别授予其浙江省“爱乡楷模”、上海市“荣誉市民”、宁波市“荣誉市民”等称号;他还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推委会成员,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和宁波市慈善总会名誉会长,香港苏浙同乡会、香港上海总会、宁波旅港同乡会、香港甬港联谊会名誉会长;1998年12月,在香港中文大学第54届大会上,陈廷骅被授予“荣誉社会学博士”称号,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先生亲自为他颁授了证书。
喜悦之得,失落的是沉思与警醒;思虑之得,失落的却是飘逸和欢悦。失心爱之物,便是得到永恒的寄托;失依赖之物,便得到人生必备的磨砺。故“得亦是失,失亦是得”,对陈廷骅而言,此中即是真意。